自考02378信息资源管理
02378信息资源管理
第1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
1.1.1 信息技术与信息革命
- 材料、能源、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。
- 信息技术: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、传递、处理的技术,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、收集、交换、存储、传输、显示、识别、提取、控制、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。
- 现代信息技术:传感技术(Sensor)、控制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通信技术(3C+S)
-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:微电子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。
-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:数字化、小型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系统化。
- 信息革命: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。特征:技术科学化、群体化、智能化、高新性。
1.1.2 信息化
- 信息化: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(如政府),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和活动。
- 信息化的理解:过程-阶段-战略-活动。
-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6大要素:信息资源、信息网络、信息技术应用、信息技术与产业、信息化人才队伍、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。
-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3大思路:领域信息化、区域信息化、企业信息化。
- 3大信息产业:信息技术制造、信息内容产生、信息服务业。
- 信息社会的特点:非物质性、超时空性、可扩展性。
1.2.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
- 信息传递:信源==>信道==>信宿
- 信息:消除不确定性。
- Shannon熵(信息量)公式:信息量是个状态信息的平均信息量(数学期望)
$$
H = -\sum pi\ log(pi)
$$ - Hartley公式是Shannon熵公式的特例。
$$
H = N * log(S)
$$ - 认识论:语法信息、语义信息、语用信息。
- 语法信息:随机信息、偶发信息、模糊信息。
- 信息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==>随机信息。
- 信息与物质、能量的关系。1.联系且区别。2.物质是基础,信息与能量源于物质。3.信息可以转换为物质和能量。
- 信息的性质:1.无时无刻不在;精神世界信息无限——普遍的和无限的(实在信息)。2.产生于物质,依附与媒体;可独立被重现——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。3.可复制给其他主体,本身无损失——可以共享。4.转换成其他形式存储,BMP/JPG——可以变换。5.时间上传递-存储;空间上传递-通信;——可以传递但不增值。6.信息随时间变化——动态且有时效性。7.主体(人)利用感官感知信息——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。
- 信息的分类:按存储介质划分:磁介质信息、电介质信息、光介质信息、声介质信息、实体介质信息。按表现形式划分:文字信息、图像信息、声音信息、气味信息、形态信息。按信息记录方式划分:实体型信息、记录型信息、智力型信息。按信息源顺序层次划分:原始信息、零次信息、再生信息。按信息效用层次划分:迹象(什么?)、事实(是什么?)、知识(为什么?)、智能(怎么办?)
- 信息的相关概念:消息:定性与定量。情报:特殊意义。数据:信息是“加工后”的数据。
- 经验、知识、智能的关系:

- 信息过程:产生、获取、传递、加工、再生、利用。
第2章 信息化规划与组织
第3章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同学927!
